旗袍源于秦汉时的深衣,于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这之后的数百年间,旗袍的经历可谓是起起伏伏,面对的争议也从未减少过。
但是,不可置疑的就是,旗袍是女性追求自由与美丽的见证者
岸芷汀兰
岸边的香草啊,小洲边的兰花呀,你香气飘过来,嫩绿的颜色映入路人的眼中。
画中的美人啊,你就像这香草与兰花一般,美丽,也如它一般有着高尚的品德。
你手中的莲蓬啊,正是你出淤泥而不染的象征。
你拉动着二胡,是有什么忧愁吗?
整体妆容与头发, 无一不体现了女子的温婉端庄。
白色绣着花朵的旗袍,正如主题一般,体现了女子的谦让有礼。
道具上选择了枯萎的莲蓬与二胡,体现了女子的哀愁。
京华烟云
出自林语堂的小说《京华烟云》。
青蓝色的旗袍上点缀着金黄色的图纹,女子手中金色的烟斗,略显荼蘼。
背景配以山水墨画与屏风花瓶,道具则是一把古朴大气的木椅,较强的轮廓光使主角人物通透立体。
纸醉金迷
“金迷纸醉浮华梦,色竭人衰一场空。“
女子穿着华丽的粉色旗袍,靠在梳妆台上,拿着烟斗。
镜子里映现着女子绝美的容貌。
然而,她知道现在的纸醉金迷,不过是大梦一场。
总有一天,得醒过来。
能把女子的曲线勾勒的最完美的服装当属中国的旗袍,相信没有比旗袍更能突显女性的阴柔跟性感的服装了。民国时期开始盛行的旗袍可谓是那一时代的辉煌,集时代文化,服装文化,综合艺术于一身,旗袍的料子有绸缎,有棉麻,花型和颜色更是繁多丰富。不同身份,不同家庭环境下的人演绎着不同的美妙。社会名流,名媛淑女们穿着做工考究精致的旗袍,诠释着它的繁华和高贵;棉质,盘扣,小方格的旗袍,又含蓄着小家碧玉的温婉与柔美。
一袭旗袍彰显着女子的风情与玲珑,也体现着设计师的综合艺术素质,色彩,花型,做工,无不体现生动与丰富,在惊叹设计构思巧妙的同时,也让我想到很多胶片电影中穿旗袍的女人,无论是温婉文静,还是冷艳神秘,似乎旗袍都被赋予了灵气,人与物之间的默契,在晨风中,在大提琴乐声中,在小径深处,在码头,在昏黄的路灯下,摇曳着万种风情,演绎着各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