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其实这句话用来夸人是不合适的

中国人夸人长得美有讲究。对年轻的美女呢,咱们常说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重在夸容貌,而这年纪大点的呢咱有一个词叫“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重在夸气质,有风韵。但是你要真的知道这句话的意义之后也许就不会随便用来赞美别人了。

先把时光拉回到1400多年前,准确是南北朝时期的公元554年,地点南朝梁国皇宫。这天还没亮,南梁皇宫里面却是乱作一团,那些宫女太监们也不顾什么主子奴才了,每个人拿着包裹,向宫门外是仓皇奔逃。发生了什么事儿呢?南北朝时期,中国四分五裂,国家政权就跟那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战争那更是家常便饭。年轻男人都快打没了,可仗还得接着打不是。

公元554年,西魏国对南梁又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而且眼看就要攻入南梁国国都江陵,这些宫女太监们那是在逃命。但是就在慌乱之中,有个女人很特别,步履不紧不慢像是在散步,奇怪了,别人在逃命,她却跟没事一样,仔细一看,这还是个爱美的女孩,还化了妆,但是这个妆画的那是相当诡异。半边脸是正常的,可另外半边呢怎么看怎么像个鬼!

看到这里您八成那您要猜想这个女人她不会是脑袋有问题,怎么不去逃命还把自己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呢?只见这个女人四周环顾了一圈,然后呢就走进一个房间,而紧接着呢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她把三尺白绫套在了房梁上,这个女人要上吊自杀。说到这您肯定有很多的疑问,这个女人究竟是什么人?她为什么要自杀呢?而且自杀之前他为什么还要画这么一个诡异的半面妆?咱们先说第一个问题,这个颇有风姿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里所说的那个徐娘。没想到风韵犹存的徐娘最后居然是自杀,那么她为什么要自杀呢?为什么还要以如此诡异的半面妆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据考证徐娘自杀的原因呢,与她的丈夫梁元帝萧绎有关。

说起来这萧绎那可了不得。他写的《金楼子》还是唯一一部作为诸子百家学说留存下来的帝王作者。那么在文学造诣上萧绎究竟是怎么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呢?这个问题那就简单,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唯一的路那就是苦读,那么咱们说两个和萧绎读书有关的事。

萧绎自小酷爱读书,经常挑灯夜读,可是有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眼睛就一阵的剧痛,痛的那是满地打滚。很快呢太医就赶来了,赶紧就给他检查,可是呢查来查去,始终就查不出问题,可惜这病让他落下了终身残疾,一只眼睛瞎了!不过呢令人敬佩的是,身为皇子,他却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读书更加的勤奋。那么勤奋到了什么程度呢?咱们民间喜欢把在校的学生叫做读书人,克您知道吗?读书人还曾经是一种工作职位,怎么回事呢?刚才呢咱们说了萧绎爱读书,可仅有一只眼睛,他视力也不好,不能看太久,那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有了请人给他念,轮番值班,昼夜不停,这些给他念书的人就叫读书人。不过呢您可千万别以为念书这工作轻松,告诉你给萧绎念书难着呢,怎么呢?

有一回三更半夜萧绎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还打起了呼噜,那么当时给他念书的那位那也是困得不行,看萧绎听书睡着了,就开始随便念了起来,刚跳过了两页,没想到他刚接着读了两句,突然萧绎猛然惊醒,大喝一声:“想偷懒?给我从头念。”您说这人对读书痴迷吧,睡着了都知道你念哪了,这是萧绎读书。事实上除了读书写字萧绎,还有一个很牛的身份。

这个这是一部非常有名的画作,叫做职贡图,上面画的是当时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者,她们长相不同服饰不同,就连每个人的神态也是各不相同,整个画作呢栩栩如生,层次清晰,堪称中国南朝绘画艺术的代表。那么这幅画是出自谁的手笔?就是萧绎。爱读书能写字,精通书画更是帝王,你说这样的男人就算放到现在,那是绝对的人才,另类高帅富。可是嫁了这么一个优秀的男人,徐娘她为什么却要自杀呢?话说当年萧绎还没有登基,那么当时他什么身份呢?湘东郡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按说皇子又是王爷,身份尊贵,但是他知道时处乱局,光凭王爷这个身份,很难让下面的人为他卖命,那怎么办呢?

跟下面的人讲感情,你不能高高在上,得跟兄弟们打成一片,请兄弟们喝酒看戏,偶尔呢也来一个文学沙龙,有一阵子萧绎的确是忙的是不亦乐乎。而就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什么事呢?这一天他手下有一个重要的武将名叫徐坤的,请他去徐府喝酒,可喝着喝着萧绎突然端着酒杯就不动了,只见一妙龄女子前来敬酒。这女子太美了,那她是谁呢?他叫徐昭佩徐坤的女儿。打那天起萧绎就不行了,是茶饭不思,魂不守舍,没几天他终于按奈不住向徐府求亲。就这样徐昭佩就被征召进宫,做了萧绎的偏妃。那么当时徐昭佩是怎么看待这个婚姻的呢?

说实话萧绎虽然身有残疾,但在这个徐昭佩的眼里那是个博学多才的大才子,再说了还是个王爷,能嫁这么一个男人,她能不心满意足吗?嫁入豪门之后徐昭佩确实是幸福了一段,但是也仅仅是幸福了一阵子,不久他又发现萧绎的一个重大的秘密。什么秘密?萧绎这个人呢虽然文学造诣很高,表面上呢也是一个谦谦君子,但是呢在性格上却和他的文学修养呢则刚好相反,此人哪非常的孤僻和偏执,特别争名好欲!

说一件事,有一天萧绎一如往常,跟下面的人拉感情,但就在无意间,有人说了,一个叫王全的人文采很高,这人还时不时地挑起了大拇指以示夸赞。其实王全和萧绎很亲,是他的姑表兄弟。按说别人夸赞自家兄弟那自己肯定高兴,脸上有光。但是接下来的事您绝对想不到,怎么呢?打那天起萧绎是坐卧不安,整个人就跟着了魔一样,而几天后他干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他让他的妃子王氏的哥哥改名叫王琳。那您一定会问了,他为什么这么做呢?答案一定会让您觉得十分滑稽。怎么呢?王全的父亲名字就叫王琳,萧绎这么做就是觉得这样可以羞辱王琳,然后自己这个心里面舒坦。您说就像这小孩子闹别扭一样,一个闻名的文学家画家,还是一堂堂的王爷,居然如此不思议。

还有一件事,绝对让您目瞪口呆的事情。元是他的帝号,而所谓孝那就是后辈认定! 这个皇帝一辈子最最出色的功绩是行孝,那为什么会给他这个谥号呢?据说是因为他的两本书!一本就是前面提到的《金楼子》,在这部书里呢他极尽文墨,把自己的父亲梁武帝萧衍捧上了天,他说梁武帝功绩可以和上古的舜、禹、周文王这些贤君并列堪称万年难得一出的好君主。那么他凭什么这么说?有一个问题呢咱们得先说一下,咱们知道和尚不吃肉,那么您知道和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吃肉的?南朝以前哪和尚那其实是可以吃肉,那后来怎么就不吃了,这个就跟梁武帝萧衍有关了。萧衍这个人虽然身为皇帝,但他迷信于佛教,他自己呢就曾经三次舍身出家。不过每次都是臣子们凑钱,就像是这个当铺赎当一样,把他从这个寺庙里给赎回来继续当皇帝的。这事挺逗的,萧衍一不让我出家那我总得干点啥,想来想去也有了。佛教不是主张不杀生吗,从今往后咱们少吃肉,那和尚干脆就别吃了。为此梁武帝还专门写了一篇断酒肉文,就这样皇帝发出了号令,以后的和尚真就不吃肉了。而正是这件事萧绎拿来大做文章,你们看我爹劝人少吃肉,还不让这和尚吃肉,这是劝人向善少杀生,所以他应该当选万年好君主称号,着书立说为这个父亲争名。

第二本是什么书呢?是他亲自编撰的《孝德传》,在这本书里萧绎向世人发出了一个号召,天下人都应该遵从孝道。那幺正是因为这两本书萧绎死后被追赠了这个孝子。萧绎所谓的谥号其实都是这个皇家后人给这个先人脸上贴的金,大可不必全信。为什么呢?咱们就来看看?是怎么登上皇帝宝座的呢?

话说公元548年第一天晚上萧绎正在伏案疾书编撰《孝德传》,可就在这时,一个手下就急匆匆地就信递给他一份紧急的文书,什么文书呢?京城的告急文书,几度出家的梁武帝萧衍,因为不思朝政,终于招来了下属侯景的叛乱。都城被叛军包围,危在旦夕,萧衍在信中说,众皇子赶紧救父王与水火之中。按理说像萧绎这样躬行孝道,还为此着书立说的这个皇子,发兵救父那应当走在第一个,萧绎究竟是怎么做的呢?您绝对想不到,得知京城发生叛乱之后,萧绎不仅不着急,反倒是激动万分。皇帝不死,他怎么可能登机呢!他故意拖延时间,眼看着自己的兄弟此时逐个被叛军一一消灭,甚至直到确信父皇被困皇宫,已经活活的饿死之后才出兵平乱。

就这样萧绎终于登上皇位。没想到吧? 徐娘曾经仰慕的丈夫,当年的湘东王,那后来的梁元帝,居然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两面派。那对待父亲兄弟,可以说一套做一套的萧绎,又会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婆呢?又为什么会有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这句话呢,这个咱们就得在说当年的徐昭佩!自打嫁入豪门,徐昭佩也确实和心爱的夫君快乐的一段时间,但是所谓好景不长,这时的萧绎醉心于文学,天天和文人雅士谈玄说道,慢慢地对徐昭佩就失去了兴趣。可是天性热情的徐昭佩,此时正值妙龄,还正需要爱怜,你说哪受得了丈夫的冷落?起先她是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像吸引萧绎,不想萧绎视而不见。徐昭佩一看那不行,那我得改主意。你们不是谈诗作赋吗,干脆我也来。淡妆素抹的去参加丈夫的诗酒会,她经常与萧绎左右的文友吟诗作对。说实话以当时徐昭佩的才情和美艳,这女子当中那绝对世间少有。但是谁也没想到萧绎还是不为所动,为什么?据后人推断八成这个时候的萧绎有点像射雕英雄传里面大理国的那个段皇爷!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肯定记得当年大理国的段皇爷,有一个皇妃名叫殷姑,很漂亮,也懂武功,但是呢这个时候的段皇爷呢却偏偏爱上了一阳指,整天就把自己关到练功房里,啪啪就专门联,着了魔,那殷姑一个人太寂寞,他想去找丈夫,后来没想到刚到练功房门口就被卫士给拦住了。段皇爷练功着了魔,那有人估计这萧绎 也是着魔了。当然他比起来这其中那也有不同,殷姑当年是见不着这个段王,可徐昭佩是见得着皇帝丈夫,只是这丈夫呢却对他视而不见,那怎么办呢?终于为了刺激丈夫徐昭佩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这一天徐昭佩听说萧绎要在宫中论诗,于是故意让侍女给自己只画了半边脸,还将这个妆称为半边装,什么意思呢?要说这徐昭佩可够大胆!

他这是讽刺萧绎,你不是只有一个眼睛吗?你不是对我视而不见吗?我就让你看半边脸,按说呢讽刺皇上这可是大不敬的要杀头的,宫女们当时呢也是吓得不行。但是谁知在看到这个徐妃的半面妆之后,萧绎还是不为所动,他明知道徐昭佩是在气他,可他还是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就这样在深宫寂寞之中,徐昭佩芳华虚度,年近不惑。

终于有一天徐昭佩按捺不住,找到了一位名叫暨季江的这个帅哥,那么每当这个萧绎在殿堂之上和群臣大谈老庄之道的时候,他的徐贵妃和暨季江也在深宫内院里面享受着他们的快乐。按说后宫出了问题,皇上戴了绿帽子,这可是事关皇族尊严的大事,难道这萧绎真的就只知道谈经论道对此事一无所知吗?中国有句老话纸包不住火!

有人早就向萧绎报告,但事情让人不可思议。怎么呢?梁元帝了解了情况之后,没有任何的动作,仍然是听之任之,还是只谈自己的文学和老庄,这无疑就助长了俩人的这来往。后来这事就满城皆知,甚至有人不怀好意地暨季江与徐娘偷情的滋味如何,而他也毫无顾忌地说:“徐娘虽老风韵犹存”这句话就被人记载下来,后来就用来形容这个中年妇人的风情犹存。那么此时的萧绎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呢?他真的就任由自己的臣子往自己的头上扣绿帽子吗?其实萧绎心里早已恨之入骨,但却压抑着自己的恨,他在等待着最佳的结果,他要用最残忍的方式来处置给他带来羞辱的人!

很快西魏大军围困,徐昭佩在后宫之中呢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能够一同天荒地老,可不料想暨季江一听说都城都快被攻破了,立马挣脱情人的拥抱,一溜烟就跑了,跑的无影无踪!徐昭佩当时忍不住放声大哭,而就在这时萧绎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紧紧地抱住他的皇帝丈夫。是求助还是悔恨,没人说得清楚,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时的女人最需要的安慰。但是面对妻子,萧绎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那个男人呢?”听到这句话,这让徐阳终于明白丈夫对自己的死心了。就在西魏大军大举攻城之际,她画这半面妆,带着满腔恨意上吊自杀。

这就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全部故事,说到这里您是不是明白了开头小编说这句话不能随便用来夸赞别人。虽然这句话的意思看起来是夸赞中年妇女风韵犹存的气质,但毕竟历史上的徐娘仍然是一个悲剧,毕竟谁也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